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港中大”(CUHK),是一所國際化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是香港唯一有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及香農獎得主任教的大學。學校是環(huán)太平洋大學聯(lián)盟、世界大學聯(lián)盟、松聯(lián)盟、中國大學校長聯(lián)誼會成員,亞洲首家AACSB認證成員,香港互聯(lián)網(wǎng)交換中心所在地。
香港中文大學由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lián)合書院于1963年合并而成;1966年,成立香港首所研究生院;1976年,整合不同書院的學系,由大學統(tǒng)一負責;1986年,全面檢討課程結構,改用學分制,并加強通識教育;1998年,率全港之先錄取內地本科生;2014年,港中大(深圳)成立。
香港中文大學先后聚集了錢穆、林語堂、高錕、饒宗頤、楊振寧、余光中、莫里斯、姚期智、蒙代爾、盧煜明、楊偉豪等學者,培養(yǎng)了以數(shù)學家丘成桐、史學家余英時、遺傳學家徐立之、銀行家鄭海泉和十五位羅德學者等為代表的各界人才。
香港中文大學的創(chuàng)立打破了大英帝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大學存在的鐵律,同時掀起了香港的中文運動,成功終結英文壟斷官方語言地位的局面,既是英國殖民史的分水嶺,也是20世紀亞洲地區(qū)非殖民化的表征之一,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學校校訓
博文約禮—知識深廣謂之博文,遵守禮儀謂之約禮。博文約禮,為孔子之主要教育規(guī)訓,其言載于《論語》:“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北拘=逃结槥榈轮遣⒅兀什伞安┪募s禮”為校訓。
學校;
該校以中國神話中之“鳳”為;,蓋自漢代以來,鳳即被視為“南方之鳥”,且素為高貴、美麗、忠耿及莊嚴之象征。以紫與金為校色,取意在紫色象征熱誠與忠耿,金色象征堅毅與果敢。
院系概況
根據(jù)2022年1月學校官網(wǎng),學校設有8個學院: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法律學院、醫(yī)學院、理學院和社會科學院,開設多個主修、副修和雙學位學士課程。此外,學校還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高校合辦多個本科及碩士課程。
辦學模式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始于1963年崇基、新亞、聯(lián)合三所書院合并,隨后逸夫書院于1986年成立,晨興書院、善衡書院于2006年創(chuàng)立,繼有敬文書院、伍宜孫書院與和聲書院于2007年創(chuàng)立,到了2012年,中大校園共有九所書院。
中大是全港唯一實行書院制的大學。所有中大全日制本科生都可選擇一所書院,成為該院的一分子。每所書院都是獨樹一幟的,有各自的文化,但匯聚在一起,卻塑造了中文大學的精神面貌。
書院是和諧融洽的群體,各有宿舍、飯?zhí)眉捌渌O施,并舉辦各種活動,這些活動包括海外交流及外訪計劃,研討會,師友計劃,社區(qū)服務,語文、資訊科技和領袖才能訓練,還有多種學生社團組織的課外活動。
書院提供眾多非形式教育機會,與正規(guī)課程相輔相成,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關系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責任感。學生更可善用獎學金和經(jīng)濟援助計劃發(fā)揮個人成長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