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fā)!中國香港 “本地生” 身份認定標準更新,升學政策迎來重大修訂

  香港政府近期對公立專上課程的學費資助資格做出了重要調整。按照新規(guī)定,自2027/28學年(相關申請將于2026年10月啟動)開始,若想按本地生標準享受每年約4.2萬港幣的政府補貼低學費,僅僅持有“香港身份”已不再滿足條件,學生還需在香港有足夠時長的實際居住經(jīng)歷。此次政策變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寶貴的教育資源能真正用在那些切實扎根香港、主動融入本地生活的學生身上。

  改革背景

  在以往的政策體系中,學生若能在18歲之前首次取得“受養(yǎng)人簽證”——比如父母通過優(yōu)才、高才通等人才計劃到港,子女作為受養(yǎng)人獲得的簽證——就會被視作“本地生”,憑借這一身份,可申請政府資助的大學學位,同時享受較低的學費標準。

  不過,近年來隨著優(yōu)才、高才通等人才計劃的申請量與獲批數(shù)量大幅增加,政府留意到一個情況:部分學生雖已被認定為“本地生”,但實際上長期在內地或其他地區(qū)生活、學習,并未在香港持續(xù)居住。

  這些學生憑借“本地生”身份搶占學位名額,既占用了真正在港學習學生的入學機會,也造成了公共財政資源(公帑)的不合理使用。為解決這一問題,香港政府推出新政,旨在精準區(qū)分“真在港生活”與“僅借身份”的學生,讓公帑得到合理運用。

  新政要點

  新政將申請人清晰劃分為兩大類,他們將享受截然不同的學費待遇:

  第I類:獲政府資助學費

  約4.2萬港幣/年。這類學生必須滿足特定的身份和居住要求。在身份方面,需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單程證持有者,或者在18歲前首次獲入境處簽發(fā)“受養(yǎng)人簽證/進入許可”的人士。而居住要求則是新政的關鍵變化點:在計劃修讀的課程開始前,必須在香港連續(xù)居住滿兩年。

  不過,考慮到政策調整需要一定的適應期,對于2017/18學年(申請于2016年10月開始),居住要求放寬為1年。從2018/19學年開始,將嚴格執(zhí)行2年的居住要求。

  第II類:不獲資助學費

  約14-20萬港幣/年,與非本地生看齊。這類人群無法享受學費補貼,需按照院校制定的“非本地生”水平繳納學費,這一費用通常比本地生學費高出數(shù)倍。比如,香港大學本地生學費約4.2萬/年,非本地生則約20萬/年。屬于這一類別的主要包括:

  持有“受養(yǎng)人簽證”但未住滿規(guī)定年限的人士(即便在18歲前獲批但居住時長不足)。

  持有工作簽證/進入許可的人士。

  通過“優(yōu)秀人才入境計劃”“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高才通”等各項人才計劃獲得簽證/進入許可的人士及其受養(yǎng)人(即便受養(yǎng)人簽證是18歲前獲批)。

  其他典型的“非本地學生”,例如持學生簽證者、在“非本地畢業(yè)生留港/回港就業(yè)安排”下簽證者,以及首次獲批受養(yǎng)人簽證時已滿18歲或以上的人士。

  簡單總結,涵蓋五類人群:未住滿年限的受養(yǎng)人;工作簽證/受養(yǎng)人簽證(18歲后首次獲批);優(yōu)才/高才通等人才計劃簽證持有者;純留學生(持學生簽證);“非本地畢業(yè)生留港/回港就業(yè)安排”簽證持有者。

  居住證明

  要滿足新政關鍵的“居住要求”,申請人需提供以下兩類證明之一:

  在港全日制就讀證明

  申請人需要提供材料,證明在“課程開始前一年的5月31日”這一時間點之前的兩年里,自己是香港正規(guī)學校(像中學、預科這類)的全日制學生。舉個例子,要是申請的是2027年9月開課的課程,那么“課程開始前一年的5月31日”就是2027年5月31日,這種情況下,就得能證明在2025年5月31日到2027年5月31日這段時間內,自己一直在香港的全日制學校讀書。

  出入境記錄證明(≤90天/年)

  若申請人沒法提供上述的就讀證明(比如在該時間段內沒在香港的學校就讀),就需要向香港入境處支付費用,申請包含這兩年時間的出入境記錄證明。而且這份記錄得清楚表明:這兩年里,每一年離開香港的總天數(shù)都不能超過90天。還是以申請2027年9月入學為例,就要能證明在2025年5月31日至2027年5月31這段期間,2025年離開香港的天數(shù)≤90天,2026年離開香港的天數(shù)也≤90天。

  時間規(guī)劃

  01目標2017/18學年(2027年9月入學)的家庭

  居住要求僅需1年。這意味著最晚要在2016年9月前(即入學前一年)實際抵達香港居住,并著手積累居住證明。保留租房合同、水電費單、銀行賬單、學校就讀證明等文件至關重要。

  02目標2018/19學年(2028年9月入學)及之后的家庭

  居住要求嚴格執(zhí)行2年。必須提前至少兩年,即最晚在2026年9月前,開始在香港實際居住,并確保滿足每年離港不超過90天的要求。

  連帶影響: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此次政策修訂并非僅針對學費資助這一項。凡是以“本地學生”定義為申請依據(jù)的政府獎學金、研究生獎學金,以及各類政府資助計劃——比如“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計劃”“本地研究生學費豁免計劃”“指定專業(yè)/界別課程資助計劃”“為修讀香港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學生提供的免入息審查資助計劃”等——其資格標準及相關安排,都會做出相應調整。這樣做是為了保證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的一致性與公平性。

  相關提醒

  這項政策細節(jié)雖多,但核心其實離不開“身份認定、居住時長、證明材料”這三點。只要在其中任何一點上出現(xiàn)疏漏,孩子就可能被歸為“第II類”學生,學費會從每年四萬多港幣猛漲到二十萬左右。要是按四年本科來算,學費差額甚至可能達到64萬港幣!

  如果是通過優(yōu)才、高才通、專才等人才計劃到香港,或者持有受養(yǎng)人簽證,且打算讓孩子日后申請香港公立大學的政府資助學位,那么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準備:

  01立即核對身份:

  確認孩子首次獲批受養(yǎng)人簽證時是否未滿18歲。

  02精確計算居。

  依據(jù)目標入學年份,倒推需要滿足的居住年限(1年或2年),并仔細計算(或向入境處查詢)過去及未來的離港天數(shù)是否合規(guī)(每年≤90天)。

  03系統(tǒng)保留證據(jù):

  從當下起,務必妥善保存所有能證明在港居住的文件(住址證明、在讀證明、重要生活記錄等)。如需出入境記錄證明,提前了解申請流程。

  04提前規(guī)劃生活:

  確保居住規(guī)劃與孩子的學業(yè)目標緊密銜接,滿足關鍵的居住時間窗口。

  由于這項政策剛剛推出,具體的執(zhí)行細則或許還需要官方進一步說明。但其中的核心要求,也就是身份條件與兩年居住時長的規(guī)定,以及相關的時間安排,已經(jīng)是比較明確的了。為了防止因為對政策信息理解有誤,或者準備工作不夠充分,而失去申請資助的資格,進而要承擔高額學費,建議相關家庭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中國香港寶貴的教育資源,將優(yōu)先且切實地惠及那些真正在香港生活、學習、與這座城市共同成長的人。這項改革并非限制人才流入,而是引導通過人才計劃來港的家庭更深入地融入本地社會,確保資源分配的公平有效。

留學活動報名中
免責聲明
1、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關內容的原創(chuàng)作者,也不對相關內容享有任何權利 ;部分文章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lián)系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知識產(chǎn)權歸該權利人所有,但因技術能力有限無法查得知識產(chǎn)權來源而無法直接與版權人聯(lián)系授權事宜,若轉載內容可能存在引用不當或版權爭議因素,請相關權利方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方迅速刪除相關圖文內容,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lián)系,僅供讀者參考 。未盡事宜請搜索"立思辰留學"關注微信公眾號,留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