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日本憲法并未規(guī)定法定語言,所以日語并非官方語言。
但是實際上日語是廣泛使用的語言,是實際上的官方語言。
在日本,大部分日本人和在日外國人都通日語,現(xiàn)行的公用語言稱為標準語(ひょうじゅんご)或共通語(きょうつうご),以江戶山手地區(qū)(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chǔ)。在17世紀前,京都作為日本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當?shù)氐恼Z言曾經(jīng)是日本的標準語言。但是自從德川幕府統(tǒng)治日本后,江戶(即今天的東京)的語言便成為日本的標準語。
民風
稱呼:稱呼日本人時,可稱之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后加上一個“君”字,將其尊稱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況下,稱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打招呼:日本人的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來表示的,其來自于唐朝文化。站著的時候,雙腳合攏、直立,彎腰低頭。從一般性行禮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根據(jù)禮節(jié)輕重程度的不同,低頭的角度是各種各樣的。在鋪著“たたみ”(榻榻米)的房間里,必須要坐著行禮。
文化活動
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間的茶道、花道、書道。
茶道也作茶湯(品茗會),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美感儀式受到上流階層的無比喜愛。茶道是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和社會禮儀。日本的茶道最早是由中國唐朝貞觀年間傳到日本的。日本人民稱“中國是日本茶道的故鄉(xiāng)。現(xiàn)代,茶道被用作訓練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養(yǎng)禮儀舉止,為一般民眾所廣泛地接受。日本國內(nèi)有許多傳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不少賓館也設(shè)有茶室,可以輕松地欣賞到茶道的表演。
花道作為一種在茶室內(nèi)再現(xiàn)野外盛開的鮮花的技法而誕生。因展示的規(guī)則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種流派,日本國內(nèi)也有許多傳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另外,在賓館、百貨商店等各種場所,可以欣賞到裝飾優(yōu)美的插花藝術(shù)。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標志。
書道,提起書法,相信不少人會認為它是中國獨有的一門藝術(shù)。其實,書法在日本不僅盛行,更是人們修行養(yǎng)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稱書法叫“入木道”或“筆道”,直到江戶時代(17世紀),才出現(xiàn)“書道”這個名詞。在日本,用毛筆寫漢字而盛行書法,應(yīng)當是在佛教傳入之后。僧侶和佛教徒模仿中國,用毛筆抄錄經(jīng)書。
相撲來源于日本神道的宗教儀式,起源于中國。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而到了鐮倉戰(zhàn)國時期,相撲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18世紀興起了職業(yè)相撲運動,它與相撲比賽極為相似。神道儀式強調(diào)相撲運動,比賽前的跺腳儀式(四顧)的目的是將場地中的惡鬼趨走,同時還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場地上還要撒鹽以達到凈化的目的。相撲手一旦達到了橫綱,幾乎就可以說是站在了日本相撲界的頂點,將擁有終身至高無上的榮耀。
和服是日本傳統(tǒng)民族服裝的稱呼。它在日本也稱“著物”。和服是仿照中國隋唐服式和吳服改制的,所以在日本被稱為“吳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對吳服的稱謂,日本人已經(jīng)接受了這個稱謂,但是很多賣和服的商店,還是寫著“吳服”。公元八至九世紀,日本一度盛行過“唐風”服裝。以后雖有改變形成日本獨特的風格,但仍含有中國漢服的很多特色。婦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別是區(qū)別年齡和結(jié)婚與否的標志。
柔道在全世界有廣泛聲譽。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擊、而是一種利用對方的力量的護身之術(shù),柔道家的級別用腰帶的顏色(初級:白、高級:黑)來表示。柔道是中國拳術(shù)的發(fā)展,源出少林之門。明末,中國的一位武林高手陳元贊將中國的傳統(tǒng)武術(shù)傳到扶桑(今日本),成為現(xiàn)代風行世界的柔道之先河。
劍道是指從武士重要武藝劍術(shù)中派生而出的日本擊劍運動。比賽者按照嚴格的規(guī)則,身著專用防護具,用一把竹刀互刺對方的頭、軀體以及手指尖。
空手道是由距今五百年前的古老格斗術(shù)和中國傳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的?帐值啦皇褂萌魏挝淦、僅使用拳和腳,與其它格斗運動相比,是一種相當具有實戰(zhàn)意義的運動形式。
能劇是日本的傳統(tǒng)戲劇,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的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能劇源于古代舞蹈戲劇形式和12世紀或13世紀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舉行的各種節(jié)慶戲劇!澳堋本哂胁拍芑蚣寄艿囊饬x。演員通過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暗示故事的本質(zhì),而不是把它表現(xiàn)出來。這一劇種在日本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合氣道是日本一種以巧制勝的武術(shù),是一種根源于日本大東流合氣柔術(shù)的近代武術(shù)。
飲食
一般西方人的觀念是日本食品只有牛肉火鍋或樣子古怪的壽司,而很多游客到日本也懂得去品嘗新鮮的魚及肉質(zhì)鮮嫩的炸蝦,日本的主菜是魚!吧~片”、“壽司”則是唐代時由中國傳入日本,經(jīng)過日本人改良,在日本很受歡迎的一種食物,生食也是非常健康的食用方式,比烹煮方式更能減少魚肉中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流失。日本人烹煮魚類的方法多為低溫煮熟、清蒸等,并且選用的魚類都是健康的海魚。
飲食習慣
日本的冷面是放在竹制盤上,用筷子夾起一口的數(shù)量放在冷湯里進食。有些餐館沒有附上湯匙,日本人習慣拿起來喝湯。
酒水類
啤酒:日本人最喜歡喝啤酒,無論是生啤酒或是瓶裝的都受歡迎。在夏天,部分百貨公司更設(shè)有露天啤酒館,吸引大量游客。
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熱喝或冷喝,無論哪一種清酒,都是日本菜肴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過量而醉。
威士忌:日本人喜愛喝威士忌加冰(Mizuwari)。
餐酒:在西餐廳內(nèi)都有日本自己進口的餐酒。在中國餐館里,亦有紹興酒供應(yīng)。
燒酒:這種酒是用番薯、大麥、蔗糖等材料制成,經(jīng)過濾后的酒精,與伏特加有些類似。
體育
日本已參加奧運會20次,共獲得金牌123枚,銀牌112枚,銅牌126枚,獎牌總數(shù)共361枚,排名為第11名。
武士精神源遠流長,日本人崇尚一對一格斗,真劍決勝負,空手道、柔道、劍道、相撲蓬勃發(fā)展,走向世界遍地開花,K-1賽事作為世界站立格斗殿堂吸引著全世界的搏擊好手,日本民眾對于武道的熱愛,更是首屈一指,MMA在日本蓬勃發(fā)展。眾多一線格斗選手都是在日本打出名氣,風頭絲毫不遜色于UFC。
媒體
電視
日本是世界人均看電視時間最長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電視科教節(jié)目占電視節(jié)目比重最大的國家。電視對日本國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全國電視網(wǎng)
NHK(日本放送協(xié)會)- 屬于公共媒體
《法蘭克福匯報》2011年2月11日發(fā)表的一篇文章說,安倍意圖把NHK用作為日本二戰(zhàn)歷史翻案的工具,這一事實十分清楚。安倍新任命的NHK會長籾井勝人在上任第一周便顯現(xiàn)出這一意圖。
NNN·NNS - 以日本電視臺為中心的電視網(wǎng)
JNN - 以TBS(東京放送)為中心的電視網(wǎng)
FNN·NNS - 以富士電視臺為中心的電視網(wǎng)
ANN - 以朝日電視臺為中心的電視網(wǎng)
TXN - 以東京電視臺為中心的電視網(wǎng)
報紙
日本是世界報紙大國,報紙在日常生活中擁有很高的地位,世界上唯一的兩份日發(fā)行量超過1000萬份的報紙《讀賣新聞》與《朝日新聞》都是日本報紙。
日本有五家全國性綜合報紙:《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日本經(jīng)濟新聞》、《產(chǎn)經(jīng)新聞》。
其中《讀賣新聞》《產(chǎn)經(jīng)新聞》通常被視為是右翼報章。[28]
節(jié)日
日本節(jié)日
日本的節(jié)日主要包含國家節(jié)日和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日本的法定節(jié)日一共包含15個,分別是元旦、成人節(jié)、建國紀念日、春分日、紹和紀念日、憲法紀念日、綠色節(jié)、兒童節(jié)、海的日、敬老日、秋分日、體育節(jié)、文化節(jié)、勤勞感謝日以及天皇誕生日。
元旦:每年1月1日,1948年確定;
成人節(jié):每年1月第2個星期一,源于古代成人禮,1948年定為國家節(jié)日;
建國紀念日:每年2月11日,神武天皇前660年2月11日統(tǒng)一日本,建立日本國。舊時稱為“紀元節(jié)”;
憲法紀念日:每年5月3日,1947年5月3日廢除明治憲法,開始實行新憲法;
男孩節(jié):每年5月5日,端午節(jié),也是日本的兒童節(jié),1948年定為國定節(jié)日;
海之日:每年7月20日,制定于1941年;
敬老節(jié):每年9月15日;
體育節(jié):10月第2個星期一,紀念1964年東京奧運會;
文化節(jié):每年11月3日;
勤勞感謝日:每年11月23日;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
盂蘭盆會:每年8月15日左右;
乞巧節(jié):每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