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分流,內卷壓力!低齡留學已成新趨勢

  選擇國際化學校的推力多種多樣,有想要孩子體驗國際化教育的,有想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未來領袖的、也有為未來移民做準備的,無論如何,主要原因中有一條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那就是對體制內教育的焦慮。

  從最近發(fā)生的大事件來看,這一焦慮顯然在繼續(xù)升級。

  最近體制內教育發(fā)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北京市教委發(fā)布《22-23學年度北京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計概況》!陡艣r》顯示,2022年參加中考報名10.08萬人,其中有錄取資格考生人數9.4萬人(京籍+工居),普通高中招生7.4萬人左右,中等職業(yè)教育招生3.3萬人左右。

  也就是說約有3成的孩子,要被職高分流。


  圖源: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官網

  更可怕的是,2022年北京東西城區(qū)普高率均高于9成。這就奇怪了,總體普高率7成,你二城區(qū)9成,那其他區(qū)的普高率該是多少呢?更讓家長焦慮的是,國家給普高率定下的目標是5成,北京這7成都算是高的。

  對于很多家庭來說,教育資源的差異化則要求他們盡量避免分流的風險,而國際化教育優(yōu)秀的資源配置自然也就成為了最好的保險措施。

  數據顯示,2022年國際化新生數量已經與2019年疫情前持平,隨著后疫情時代的開放,整體留學人數處于持續(xù)上漲趨勢。

  目前隨著中考的臨近,不少學生及家長開始考慮出國留學這條路,目前越來越多的孩子選擇在初中結束后出國留學圓夢名校。

  合理的留學預算定位,既可以保障孩子在國外學習無任何擔憂,也能讓家庭生活質量不會受到嚴重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不同預算區(qū)間最適合選擇的高中留學國家!

  30~40W人民幣/年

  如果您的家庭預算在30~40W人民幣/年,建議選擇美國!

  美國高中,費用平均每年40-50萬RMB,雖說貴,但貴有貴的好處,美國高中教學質量高,課外活動豐富,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發(fā)展。

  美國的教育體系特別適合培養(yǎng)高精端人才,適合開發(fā)挖掘孩子的天賦。教育資源極為豐富,教育設施先進,可以讓孩子接受到全球最頂尖的教育。

  美國有上萬所高中,教育資源豐富的地區(qū)一般集中在西部和東部及中部的五大湖地區(qū),選擇這些地區(qū)就學,對孩子將來申請美國常春藤名校大有益處。

  20~30W/年

  如果您的預算在20~30W/年,可以選擇英國、加拿大、以及新西蘭和澳洲。

  英國

  英國作為老牌教育大國,高中教育教育水平毋庸置疑,入學門檻相對偏低,但是可以選擇的學校不是很多,如果目標是英國G5或是澳洲8大的家長,可以重點考慮下,當地的教育資源很豐富,升學率高。

  加拿大

  加拿大是傳統的移民的國家,文化包容,不排外,大學質量更是好的無法挑剔,加拿大的公立高中全部是走讀,學費和生活費約15萬人民幣每年,和國內的很多國際高中的總費用差不多。

  其實加拿大的教育體系和美國類似,不過美國高中畢業(yè)需要考SAT,而加拿大不需要考,只需要修滿6門大學預備課程,就可以升學大學或者學院,這升學方式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有一定吸引力的。

  加拿大的頂級貴族也建議成績較好的學生考慮,學校資質堪比美國寄宿學校的TOP50,但是費用只是美國的一半,一般每年只要25-30萬人民幣。

  新西蘭和澳洲

  新西蘭和澳洲近幾年也成為留學生熱門國家,當地環(huán)境優(yōu)美,教育質量高,并且相較于歐美,社會治安好,更安全。

  兩國都是傳統移民國家,大城市里華人華僑也很多,留學后移民的路徑很多,非常利于國內中產家庭獲得綠卡。

  事實上,隨著國際教育的發(fā)展,國內家長對留學認知越來越成熟。

  我們的認知早已不僅僅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提升學歷背景”、“找到穩(wěn)定高薪工作”。

  國際教育到底能給我們的孩子帶來什么?有知名國際學校校長曾發(fā)表觀點:

  “國際教育不是簡單的升學路徑、出國留學,它教給我們的孩子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留學活動報名中
免責聲明
1、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關內容的原創(chuàng)作者,也不對相關內容享有任何權利 ;部分文章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知識產權歸該權利人所有,但因技術能力有限無法查得知識產權來源而無法直接與版權人聯系授權事宜,若轉載內容可能存在引用不當或版權爭議因素,請相關權利方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方迅速刪除相關圖文內容,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系,僅供讀者參考 。未盡事宜請搜索"立思辰留學"關注微信公眾號,留言即可。